萍踪传书(作者:李敏)(原创)
当然话又得说回来,对外一致自卫反击,关起家门应该冷静自省。根据和平基金会的“失败国家指数”排行榜上,非洲的津巴布韦名列榜首,沦为人财两空的“失败冠军”,因为过去的十年之中,有五分之一的公民携财富离开了该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出洋谋生,远离故土,实则出于无奈,绝非光彩。目前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四千五百万,占世界移民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居全球移民输出国第一把交椅。
除了海外谋生胼手胝足的群体,和大量滞留国外六神无主的留学生以外,近年来所谓“文化精英”和“经济精英”移民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许多新移民非富即贵,作为改革开放既得利益者,随着传说中“第三波移民潮”,带走了巨额的金钱和财富,为他国作嫁衣裳,为西方国家GDP作贡献。
有人说,中国今非昔比,自由了富裕了,和过去不同,很多人都可以出国定居,李连杰巩俐等影视明星就是例子,试问这也是值得骄傲的吗?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来不屑于出国留洋,鼎盛的唐代倒是有了许多夷人到长安定居的记录。如果哪一天扭转乾坤,西方人大量移民中国,千方百计要做我们的留学生,个体户,外籍民工和投资移民,这才值得荣耀。
陈老板是浙江青田人,原在西德 ,因为没有居留许可,辗转改道葡萄牙,在那里虽然弄到了居留权,但是作为西欧共同体最穷的国家,葡萄牙经济凋敝,不是久留之地。再次打起背包来到奥国,打工数年也未混出个人样。还是西德开饭店的老父,帮他在这里好孬开了只小饭店,随后从大陆接来妻儿,总算开始有了些根基。
应该说饭店的位置不错,坐落其中的村镇,也有些人口。虽说有钱人大多消费观念保守,不能指望居民到中餐馆每每大把花钱,但是维持生计应该绰绰有余。饭店前身是个奥地利酒馆,让陈老板给盘了过来。好多老外说如果少了中国人,地球会若有所失,又说中国是一头睡狮,其实这头狮子从来都是醒着的。华侨就像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在欧洲的任何城镇,无论多小,几乎都能找到中国饭店。从数量来说,教堂排行老大,中餐馆排行老二。海外华人更是无所不在,使我们这些后来者瞠目结舌。
陈老板的餐厅布置非常中式化,有价廉物美的纸宫灯,几幅中国的山水花鸟画,背景音乐是二胡协奏曲二泉映月。陈老板告诉我们,由于手头拮据,并没有像其他中国饭店那样,大兴土木和重新装修。不过倒也保留了原来一种清雅的风格。饭店上面带有供人留宿的客房,所以陈老板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奥地利境内唯一的中国Hotel,令人肃然起敬。
但是陈老板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接待的竟是两个穷书生,他坦白说,原以为是中国使馆介绍的有来头的贵宾,为此,陈老板破费了不菲的出租汽车费用,还要提供我们廉价房间住宿,这下子真亏大发了。看我们确实也没有油水,陈老板说了个价钱,两个人住宿带早餐,总共月租四千五百先令,不过他再三声明,早餐两个小面包,牛奶恕不供应,客房的被褥床单也无法每天调换,再请我们两个书生手下留情,不要挑灯夜读到天明,以节约电费。说实在的,这位满身青田乡土气的主人心地不坏,我们就这样暂时住下了。
我们住在二楼,走廊的装饰挺漂亮,有很多盆栽植物和奥地利式的摆设,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旅馆。老板娘从楼下给端来两杯中国绿茶,我们坐在满是鲜花的阳台上,一边满怀感激地品茗,一边看着村子里错落有致的农舍和远处的青山,这才是久违的享受。 乡间旅馆的房间小巧精致,实用面积有十几平方米,寸土如金。房间里两张单人床、床头柜和一张桌子,冰箱,电话和彩电一概没有。卫生间的方位、梳洗台和淋浴的形状等都是经过测算,以保证合理的使用空间。还是可以看出原先的古典式装潢,墙面是原木材料,老式的铁灯架,室内环境中麻织品、抽纱、藤编和壁炉,洋溢着一种田园式的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