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明 祭
(陈伯钧)
每到春天,草长莺飞,心底便记念着清明,记念着九泉之下的朋友和亲人。
“清明正是三月春,桃红柳绿百草青,秋千荡起笑声落,黄花青果争上坟。”手捧鲜花,提着祭品,迎着春雨,我们脚步急匆,去向那山林深处。
——在那雾霭朦胧的高岗上,长眠着我的父母双亲。一年一度清明节,是我们姊妹和父母团聚的日子,像父母在世回家探亲那样,心情急切,夜不能寐。
青灰的苍穹低锁愁云,积郁着沉甸甸的阴霾,思亲的心在放声痛哭,泪雨淅淅沥沥,如霏霏春雨潸然;儿孙的心啊,早已随着雨丝飞向那心灵的宫阙!
此刻,我的父亲一定正捧着金灿灿的水烟袋“吧嗒、吧嗒,咕噜、咕噜”地吸着,母亲定坐在门口笑呵呵地看着父亲,边纳鞋底边拉家常,眼睛却不时朝山下睃巡。
泥泞的山路在绿野间蜿蜒,熙熙攘攘扫墓的人流一拨紧接一拨,父母知道那女多男少的一拨才是他们企盼的儿孙。他们知道,每年今天,无论路途有多遥远,淫雨如何肆虐,儿孙们都一定会赶来看望他们,高高兴兴地和他们团聚。
父母性格刚强,不喜欢哭哭啼啼儿女情长,儿孙们生活得很好很快乐,就是他们唯一的期盼。懂得老人的心思,儿孙无人在茔前掉泪,虔诚地清理庭院,供奉果品,焚烧纸钱,像平日里绕膝谈心那样汇报女儿的生活,孙辈的成长:
“爸妈,女儿好想您啊,清明节到了,我们看您来了!”姐妹伫立坟头默默诉说。
“外公外婆,我们想您,您好吗?”孙儿们依偎在墓碑旁感受襁褓时温情的怀抱。
“我们也想念你们啊,我的儿孙们!”坟头墓草窸窣,好似父母在亲切回答。
我仿佛看见父母眼里噙着不舍的泪花在企盼,眼前却浮现出儿时过年守岁的场景:慈祥的父母笑盈盈坐在我们中间,一家人端坐桌前,幸福地吃着并不丰盛的年夜饭,围着火盆取暖、听故事、烤年糕。初一起床,母亲早切好红薯丝,和好面粉,在为我们炸香脆的“鸡把腿”……清明时节,过去的美好生活都在眼前叠加。
您好吗,我的父母双亲?我多想穿过那雾霭轻纱,乘那袅袅云烟去向九天宫阙;我多想越过这咫尺天涯,扑进您那温暖的怀抱……
系念着久远的温馨,顾不得山高路滑,忘情地向那心中的故乡奔去,去看望我那仙逝的双亲。心中彭湃着无限的惆怅与思念,不尽的泪雨在心中淅沥。
悲伤的云啊,你为什么那样愁容密布?苍天啊,你为什么终日以泪洗面?清明雨啊,纷纷扬扬,你浇湿了我的心田,却浇不灭我对亲人的无限眷恋。
眼里噙的是哀伤,心中想的是幸福,对父母感恩的情意只能在清明时节得以抒发,只在平日对理想的孜孜以求中感念孝道,告慰双亲。
爸妈,您知道吗?女儿有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想对您诉说,我多想依偎在您身旁,告知女儿平日对您的思念;多么想扑进您的怀抱继续撒娇,多想为您再尽哪怕一丁点孝心;可是,我却不能逾越这隔绝人寰的咫尺天涯!
您在哪里啊?我的双亲,女儿好想您啊!爸妈,您知道吗?
女儿离你很远很远,也离你很近很近;远在天涯亦近在咫尺。只要我屏声呼吸,仿佛就能听见您喘息的声音和那律动的脉搏;只要伸出我的双手,仿佛就握住了那逝去的倾听与吟哦,关爱与温暖。
爸、妈,您好吗?女儿知道您一直在牵挂,女儿没有忘记您的教诲,感受着您的庇佑,认认真真做一个好人,做您的好女儿。爸、妈,您知道吗?您期盼的女儿做到了:二妹子真的会写书了,长篇小说《青杏出墙》已经出版了。二妹子加入作家协会了,电视台为您的女儿拍摄了专题采访片,新报作了专访。《青杏出墙》被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厦门大学收藏。2016年参加北京全国知青出版物及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作品被首都图书馆收藏。优美的散文被精英博客、博客日报、凤凰博报新浪博客,湖南作家网等网站首页推荐,被各地朋友转载、收藏、分享。
目前,女儿还有《逸情絮语——陈伯钧散文集》、 《世相评弹——陈伯钧杂文集》、 《採珠撷玉——陈伯钧诗歌集》、 《百态人生——陈伯钧小小说集》、长篇小说《粉都》、启智作品《好妈妈心语》、 《好老师秘诀》《“研究孙”手记——亲子教育与婴幼儿作文意识养成》等多部作品亟待出版。 您高兴吗?
女儿还在努力地学着,写着,坚持着;期盼将来再见到您时,您会幸福地搂着我,抚摸着我的头夸我是您的好女儿,我就想这样,您知道吗?
敬爱父母双亲啊,我还能为您做什么呢?我只能是清明时节在您的坟头添上一把土,敬上一杯茶,算是女儿对您的报答!
丁酉清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