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論壇

搜索
查看: 11691|回復: 0
收起左側

原创散文: 秋游九嶷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7-5-14 08:3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游九嶷山

       传说中的九嶷山其山九溪皆相似,或云九峰参差,互相隐映,望而疑之,故名九嶷。想象不出九嶷山的雄姿秀色,它似黄山般奇异,似华山般险峻,或如庐山般玄秘?汽车在山路上奔驰,心中涌动的是毛主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诗句,迎着和煦的秋风,我和参加《湖南化工报》年会的记者和特约通讯员一道兴致勃勃驱车前往九嶷山采风。

       九嶷山,九峰矗立。舜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萧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山势逶迤,连绵十余里,既有独立山峰,又有如屏似嶂的远山衬托。群山如千帆竞发,又如波涛起伏、奔腾不息,古人题曰“水峙山流”。远眺全景,山峦莽莽,犹如著名画家关山月的水墨画《江山多娇》悬挂天际,气势磅礴。舜帝南巡狩猎,崩于斯,亦葬于斯。

       相传舜帝顺湘水转潇水南巡到达九嶷时,正值孽龙兴风作浪、水患危害百姓之日,为除掉这危害百姓的罪魁祸首,舜帝亲自与孽龙搏杀七天七夜,最后,虽然除掉孽龙,舜帝却因被孽龙喷出的毒雾所伤而医治无效中毒身亡,驾崩于苍梧之野,长眠于九嶷山。

       舜帝陵不如想象中宏伟,庄严肃穆的舜帝庙只留下杂草丛生的旧址。唯有高三米、宽两米的“帝陵有虞化之陵”石碑悄然耸立。抚视陵碑,缅怀先哲,谁不肃然起敬?据历史文献记载,原来的舜帝陵与舜帝庙位于两个不同的地方,舜帝陵在舜源峰下,而舜帝庙则在离舜帝陵有4里之遥的九嶷村玉官岩边,到了明洪武4年,明太祖在重修舜帝庙时,才迁至舜帝陵旁,使庙陵合一。

       位于舜源峰以南2公里的玉官岩因汉代出土了舜帝遗物12枚玉宫岩而得名,更因供祭舜的舜帝庙而载入史书。玉官岩地处山间盆地,当你途径紫霞时,似乎前面被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但只要穿过半边山洞,则别有一四周高山环抱的小盆地,盆地中间田园平畴,山上古木参天,翠竹繁茂,怪石嶙峋。玉官岩就在田洞中间的玉官岩山脚。

       说是一座山,其实是田洞中的一个小山包而已。然而,远远望去,呈现在你面前的则是被千姿百态的名贵珍稀树种怀抱、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碧玉盘中的一盆天然“盆景”。走近山边,满山的石抱树、树穿石的自然奇观,令人瞠目结舌。玉官岩岩口宽7米、高4米、深8米,面积虽然不大,却气势轩豁,且香火旺盛,对面就是秦汉至宋元时代古舜帝庙址所在。

       岩边历代名人题刻众多,现存较完整的有宋代方信儒的“九嶷山”巨字题名刻,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九嶷山碑》等数十方古碑刻,特别是方信儒的题名刻 “九嶷山”三个巨型大字,每字高1.8米,宽1.9米,令人惊叹称奇。还有清光绪年间的蝇头小楷,不仅诗文优美,书法精湛,而且刻工极精,为世界露天摩崖石刻中所绝无仅有。

       玉官岩不仅风光秀丽、石刻精美,而且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使得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吟咏,司马迁、李白、杜甫、徐霞客等著名文人骚客,都留下了大量歌咏九嶷山的诗词墨宝。

       沿石级而下,我们来到了紫霞岩。紫霞岩是我国开发很早的地下溶洞,游道全长1550米,洞内空间宠大,可同时容纳数千人,且地势平坦,气温适宜,给人清新舒适感。洞口右侧有清泉从石乳中涌出,相传可治百病。我们有幸一饮仙水,不求长生不老,但求身强体壮,百病全无。

       紫霞岩又名重华岩、斜岩。岩口巨石昂然而立,气势恢宏。崖头怪石横生,数丈高的紫色岩顶苍穹般笼罩。阳光从岩口斜照进来,岩内紫气飘绕,仿佛置身仙境。洞内神秘曲折,景象万千。钟乳石千姿百态,如花似树,如人似猴;如梁柱、似楼台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岩间有“青龙出洞”,龙首作投潭状,水中有圆形巨石形似莲花,流水冲石,哗哗有声。可感、可视、可听的风洞、雨洞、雷洞,瀑布隆隆。走进“炉煤山”、“包谷山”、“花果山”、“金山”、“银山”、有“猴把洞门”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仙人田”阡陌纵横,陇苗町畦,水满而不溢。

       “无为洞”洞壁上有唐元结,宋沈绅、蒋之奇题刻,宋、明人纪游诗,称“诗壁”。 “八音堂”石台高筑,惟幕重于两侧,中间有石管并列如簧,扣之能发八音,可奏出美妙的乐曲。岩内溪水九渡,只见流水清冽,淙淙流响,却不知来于何处,去向何方。传说大禹治水,因势利导,造成九曲黄河模型,送来九嶷山请舜帝审查,留在重华岩中,形成九曲渡水。

       在重华岩大厅,瑶族同胞表演了长鼓舞、扁担舞、跳竹竿、演唱了瑶歌。瑶族风俗节目“找新郎”妙趣横生。被新娘选中的新郎要过“考”(考知识、对歌)、“套”(用彩带在人群中套住姑娘)、“背”(背着姑娘冲出人墙)、“喝”(喝交杯酒)几关。欢声笑语中,我们一行四人有幸成了瑶妹幸福的“新郎”。

       在县城南15公里处,大界村东南,有一巨大山形景观。远眺其景,犹如一巨人仰卧九疑大地,头、额、眉、鼻、颈分明,身躯伟岸,长发抛甩。相传它是由舜帝的身躯羽化而成。睹其形者,莫不称奇。

       九嶷山,神秘的山,神奇的洞,旖旎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我们带走了对九嶷山的神往,带走了瑶胞的歌,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和我们的祝福。
  
                                                                                                                                                       1997年10月5日
                                                                                                                                                       2010年5月22日修订

使用 高級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