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山下乡作为一项国家政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末期,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了二十七年之久。在这二十七年的漫长岁月里,伴随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成长壮大的历史,1700万知青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祖国的大地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发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指示算起,上山下乡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上山下乡的知青有1300多万,至今也有半个世纪的岁月了。这些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磨砺,以后又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们始终是我们共和国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
知青一代人六十多年的历史,历经了我们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青们的生活经历极其复杂,辽阔的中国大地又使得不同地区的知青生活具有不同的特点。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当年的青春少年如今已进入老年,那一段历史的亲历者终将归去。共和国历史上这样一个重大事件应该在历史典籍中留下自己的痕迹,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知青历史的研究已经引起史学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社会科学界关于知青史的研究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不同观点的争论也频频出现。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每一个知青都有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自己青春岁月留下的珍贵物品,而这些正是后人研究和评价上山下乡历史的珍贵原始资料。随着年龄的老去,这些珍贵的资料正在逐渐流失、被遗忘。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近年来关于上山下乡的各类研究文章、回忆录、展览馆、博物馆大量出现,研究机构、大学、出版机构也收集和出版了许多正规出版物。但是比起流散在民间的各类资料,已经收集整理出来的上山下乡资料只是沧海之一粟。
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全国书目中心和文献信息提供中心,负责全面采集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文献信息资源的保存与提供基地,其馆藏图书资料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社会各界的慷慨捐赠,是国家图书馆丰富馆藏文献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非正式出版文献(内部资料)的价值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和认可。为使学术性和与资料性的文献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国家图书馆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此类文献。根据这一馆藏宗旨,鉴于目前知青题材的文献资料现在社会上流传很多,但收入馆藏的较少的情况,我们向知青朋友大力宣传和介绍这个平台。
为了促进知青历史的研究,我们号召社会上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人们,配合国家图书馆图广泛收集知青上山下乡题材历史资料的职能,把自己保留下来的当年的文稿,诗词,回忆录,老照片等资料(零散材料可自行整理装订成册,正式或非正式出版物均可)送交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它将做为国家各个时期重大事件的真实记录和史料档案保存下来,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资料和为未来的建设发展的政策方针研究提供原始参考素材,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您所捐赠的图书、资料及照片等物品将妥善保管,不外借不公开,仅限于学术研究和捐赠者凭相关证件查阅,以保护好资料不丢失不破损永利使用。国家图书馆将给每个捐赠者发放“捐赠证书”或“感谢函”,以表示感谢和证实捐赠者的善举。
为了配合国家图书馆搞好知青史料的征集工作,为向广大知青介绍这个平台,协助国家图书馆征集知青图书,由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现已退休的知青和社会热心知青图书征集活动的我们,用人生迎来了金色的秋天,走到了收获成果的巅峰的寓意,组成“秋峰志愿者”,发挥余热,主动担当为国家图书馆征集知青图书等历史文物,让大家手中的资料永久收藏在国家图书馆保存。
中国梦知青情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组委会和国家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秋峰志愿者”合作,面向全国老知青征集知青系列各类资料,包括下乡时期和后来相关时期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有关知青的各类印刷品、图书、图片,音像制品、笔记、回忆录、书信、奖状、文艺作品、日记、在农村下乡时形成的经济本册及有史料价值的零星文字资料等,这些资料对研究当年的政治经济生活极具史料价值。请各位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热心人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心尽力地把捐赠的知青史料送到国家图书馆,为你永久收藏。
让我们把亲身经历记下的那段历史留给国家级的资料库,把历史的真实留给后人去评说。
中国梦知青情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组委会
知青史料征集组
2017年8月
|
|